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,按照国际划分标准,我省已在198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, 嘉兴市老龄化列全省首位。到2008年末,全省老龄人口已达729.38万人,占人口总量的15.56%,今后一个时期还将以每年4.42%的速度增长。为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,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,当前及今后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。这将不仅能缓解养老问题日益严峻性,而且还有利于形成新的消费热点,扩大内需,增加就业岗位,优化产业结构,成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。
目前我国城乡空巢老人比例达到1/3, 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300多万,60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平均1/4左右时间处于肌体功能受损状态。据中国老年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,目前要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%,而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0.84%,而我省截至2010年一季度,有各类养老机构1697家,其中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占全部养老机构床位数的41.9%,缺口非常大。到处出现“一床难求”和“缺少临终关爱”现象。
目前,我省养老服务机构已基本形成了国营、民办、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等多元化经营格局,但还有在包括规划、政策、要素等在内的诸多限制。为此本人建议:
一、制订促进老龄服务业发展的规划。应将涉及老龄人口的日用品业、家政服务业、保健业、娱乐业、健身业和文化休闲业等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。统筹公办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,福利型公办养老机构承担政府“保基本”责任;普通型民办养老机构引入社会力量,实行微利经营并允许适当分红;疗养型的高档养老服务应通过市场化解决。加大对老龄工作的宣传力度,在全社会形成“关心今天的老人,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”的共识,营造促进老龄工作的良好氛围。加强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,加大各地敬老院(所)、老年公寓的建设和管理力度,改善服务设施,提高服务质量。
二、健全促进老龄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。
一是减免和优惠。减免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有关税费,并在供水、供电、供气、通信、有线(数字)电视等方面提供优惠收费,准许向福利性、非营利性老龄服务机构的捐赠在税前全额扣除。
二是扩大补贴。除新增床位补贴外,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设施更新也给予补贴,对新建达标的社区托老所、老龄食堂、居家养老服务站给予一次性或运行补贴。
三是允许房产抵押。明确规定养老机构在核准执业许可之日起其财产权按照“谁出资、谁所有”的原则界定。
四是允许提取收益,允许出资人要求在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。
五是培育市场,扩大“倒按揭”住房政策的试点,支持老人把自己的房子抵押给银行用于养老。
六是挖掘老龄市场,举办老龄产品会展,培育功能完善的老龄服务业龙头企业。
三、破解老龄服务业发展的要素制约。
一是提供闲置土地。按规划的需求考虑养老服务机构用地,允许把闲置学校、厂房及公共土地等改造为养老机构。实行土地捆绑出让政策,把养老机构所需土地共同出让。普及建立老龄公寓,探索建立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结合模式,鼓励跨区域、跨城乡联建养老院,推动土地资源利用。
二是资金扶持。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老龄服务业,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给予适当贷款贴息。加大公共财政投入,大力支持老龄事业发展。各地财政要建立专项资金,列入年度预算。
三是改善老龄服务业设施。设立主要来源于财政收入,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的老龄服务业专项资金,扶持老龄服务业增添床位,购买更新设备等。
四是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和管理。把养老服务纳入再就业培训体系,提高和落实护理人员有关待遇。职业院校设立老龄护理专业,探索建立义工服务的时间储备制度,鼓励品牌养老机构连锁经营,把品牌养老机构作为管理人才培养的基地。
五是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工作,认真总结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,对老年人普遍需求的家政、饮食、看护、保健等事务,在搞好社区服务的同时建议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资助支持。
六是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以及评估评审制度,规范机构和人员管理,组建养老机构行业协会,加强行业规范和自律。
徐 建 华 2011年1月26日 (此稿为六届五次会议提案)